北京联合大学是一所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也是北京市最大的市属综合性大学,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和北京市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引领高质量发展。入选全国党建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北京市“三优一先”、北京高校“两优一先”数量均居市属高校前列;荣获北京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和创新成果奖;获评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前身是197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创办的36所大学分校,1985年,依托大学分校,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北京联合大学。2006年,学校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2024年,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坚持“学以致用”的校训,秉承“发展应用型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立足北京、面向京津冀、辐射全国、放眼世界,面向应用、面向需求、面向社会,努力培养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应用型建设人才。
学校本部位于朝阳区北四环东路,另有11个分校区。占地600余亩,建筑面积50余万m2。设有14个学院和4个直属教学单位。拥有馆藏纸质中外文图书317万余册,中、外文期刊630种,电子图书158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子库)102个。拥有15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院士科研工作站;《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和《旅游学刊》连续多届被遴选为CSSCI来源期刊和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旅游学刊》连续12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拥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个市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市优秀教学实验室,3个市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 4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市级产学研深度协同育人平台。
学校拥有北京市高精尖学科2个、北京市新兴交叉学科平台1个;有考古学、文物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授权学科点29个,面向视障生源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填补国内高等特殊教育空白;有本科专业75个,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十一大学科门类;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市级特色专业7个,市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近20个本科专业进入全国排名前20%(RCCSE)。
学校坚持强校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着力打造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36人,包括正高级职称212人,副高级职称546人,博士比例56.82%。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市级教学团队10个,市级高层次研究团队13个,市级思政课程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市优秀教师37人,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3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行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等16人,在聘特聘教授13人,市级教学名师33人,长城学者10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2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1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4人,市优秀青年人才2人。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107人,其中本科生19711人、研究生1293人、来华留学生117人。近三届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含参与),市级教学成果奖48项(含参与)。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类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艺术展演、体育比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在2024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八轮总榜单》中排第189位,位居北京市属高校第3名;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保持在北京市属本科高校前列。建校46年来,培养了三十余万名优秀人才,活跃在政府机关、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和高新技术企业等各行各业,为国家及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人才支撑,为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作出重要贡献。
学校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同发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及高精尖产业发展。近年来,学校教师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0项,获批北京社科基金重点、重大项目64项;获批专利914项,先后获得包括北京市第十四届至十六届哲社奖二等奖7项、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的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电子学会科技奖的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等在内的多个奖项。北京学研究基地入选首批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社会科学学科ESI全球排名前1%,为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做出贡献。
学校全面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与亚洲、欧洲、美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余所院校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与俄罗斯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合作举办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本科项目,与俄罗斯交通大学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北京联合大学俄交大联合交通学院”。与多所国外大学开展2+2或3+1本科双学位项目、硕士学位项目、学期交流项目。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举办孔子学院,与黑山下戈里察大学合作举办旅游特色孔子课堂。
立足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校,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实施“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文化润校”四大战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激发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动力,推动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把学校全面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数据截止2024年10月)